

關於產品

注 漿 。
將泥漿注入石膏模中,水份被石膏模吸入後形成了半乾的土層,脫水乾燥過程中同時形成具有一定強度的坯體,此種方式被稱為注漿成型。

車 台 。
利用旋坯將工料土塊設置於機台中,旋轉擠壓後成型。

脫 模 。
注漿後的石膏模,靜置一段時間後,再將多餘的泥漿倒出,撥開脫模取出坯體。

修 坯 。
脫模後將坯體上的分模線、口緣、邊角較利處修圓修順。

洗 坯 。
修坯後,需用清水和海綿將坯體修飾後的模線擦順。

洗 坯 。
修坯後,需用清水和海綿將坯體修飾後的模線擦順。

洗 坯 。
修坯後,需用清水和海綿將坯體修飾後的模線擦順。

接 坯 。
坯體半乾時,使用泥漿將其他土坯配件接合於坯體上。

素 燒 。
坯體經過自然乾燥後將進行素燒800~950°C,使坯體質地較堅硬,不易破損,並增加吸水性以利施釉。

上 釉 。
釉漿調好後,使用 : 噴、淋、浸、畫等方式,將釉漿均勻施於坯體表面。

釉 燒 。
將上釉的坯體放入窯爐內,以高溫1200~1300度燒成。

檢 驗 。
品管檢驗後,將不良品汰除或進行二次處理。

釉 上 。
將花紙貼上後,再以電燒使花紋轉寫於陶瓷品上。
陶瓷花紙是指在陶瓷表面貼上印刷好的陶瓷專用花紙,
可以分為釉下·釉中·和釉上。

製 成 。

包 裝 。
成品完成後將進行包裝。

出 貨 。
經過層層的把關後,我們將每一份用心,送到您的手中。
設計團隊

許世鋼/Steve – Founder
『期許集瓷cocera帶給大家幸福、正向、幸福美好的每一天。』

吳佳樺/Amy – Founder

王健宇/Aaron
『將工業管理創新帶到傳統陶瓷生產,是我的目標!』

劉凱文/Kevin
『陶瓷評檢的海關,也是集瓷的樞紐。』

林慈芃/Julia

鄒雲/Yun
『圖像設計師,手繪插圖賦予陶瓷品不一樣的生命。』

李盈欣/GG
│新旺設計/工藝師

許智閔/Jimmy
產品設計專員 產品設計

邱珮玲/Amber
平面設計專員 平面設計、手繪插畫

吳心岑/Star
平面設計專員 平面設計、電腦繪圖

陳柏翰
『從學徒到現在,只專注手拉坏成型的技巧與精進,是我的堅持!』

十年來一路相挺,和集瓷共同研發,專注於集瓷微緩特系列開發,燒製出如羊脂般溫潤的無光釉色,至今都是集瓷cocera不敗的品項,合作作品:彎彎杯、米粒杯、水瓶杯、奶油杯…等。
黃教仁
『只有不斷要求自己才能讓陶瓷燒的更好。』

年輕時做木工出生的謝師傅對尺寸有著天生的精準和執著,對於做好每片模具都是高標準的要求,經過他腦中計算與手工雕塑的比例,幾乎完美無缺;近期自掏腰包繼續去德國進修模具製作,真是令人佩服。 集瓷所有的模具都出自謝師傅之手,目前已經累計將近200件模具了!
謝有來
『沒有精準的模具,就做不出好的陶瓷。』

鶯歌陶瓷代工界的傳奇,從買賣南北貨的門外漢,轉行回鄉鶯歌燒花紙。許明傳老闆從外行轉行到陶瓷業,初期不被人看好,到現在成為近15年鶯歌電花界的第一把交椅。集瓷所有轉寫花紙的燒製,均委託品質最穩定的許明傳老闆燒製。現在兒子也回來準備接棒,一起傳承這份技術。
許明傳 父子
『陶瓷加工是最辛苦的一環,每天不能放鬆才是品質的王道。』

王哥是鶯歌茶壺界的大前輩,工作室在鶯歌區內某個神祕的山上,燒製茶壺的經驗已經20年了,是集瓷cocera點心臺系列產品的首選工藝師;共同合作開發作品:豐與收、四季然…等。
王哥
『我這輩子只專注燒製茶壺。』
│合作設計師

高才虔/Tsai-Chien Kao

劉育琪/Chi

胡芷寧/Niva

3+2 Design Studio
得獎紀錄


